前超女用别针换别墅事件终结

mochow 2007-02-05
前超女用别针换别墅事件终结 换得唱片公司合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09:37 南方新闻网

展示别针的艾晴晴 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艾晴晴(blog)100天交换之旅结束,最后换到的是专辑合约

  毫无疑问,落选超女艾晴晴(王晓光),是去年超女里最红的一个。

  100天前,一个ID为艾晴晴的女孩在网络上宣布要实现一个童话——用一枚别针最终换到一栋别墅。网友很快挖掘出她的真名、她的歌手经历、她的一切,并质疑她的背后有网络推手,喧哗不断。100天过去了,答案揭晓——别针没有换到别墅,却换来了一张专辑的合约。

  童话已告终结,喧哗仍将继续。

  艾晴晴“别针换别墅”的百日之期结束了,关于这是童话还是炒作的争议却依然不绝于网络。昨天下午,艾晴晴在北京西单金库KTV召开的交换成果发布会和歌迷答谢会上公布,她最终的交换结果是与某唱片公司的专辑合约。

  中国版童话

  2006年10月15日,一位北京女孩高调地在网上宣布,要在100天的时间里,用别针换到一幢别墅,“创造一个中国版的美丽童话”,她表示这个天真的想法是看到国外的例子,加拿大人凯尔·麦克唐纳(KyleMacDonald)花费14个月,经历14次交换,用一枚曲别针换到了一栋价值4.5万美元的住宅的居住权。之后他成了新闻焦点,“网络换客”的楷模,还有导演打算把他的经历拍成电影。

  与麦克唐纳仅在网上发布信息、被动等待想交换的人和他联系不同,艾晴晴既在网络高调宣传,也在现实中主动出击,并且10月15日当天经过三次交换就换到了一部手机。

  艾晴晴的交换行动,由她称之为姐姐的一位远亲全程拍照,记录下这个过程,并且上传到网络中。这个过程中,她换到了数码相机、邮票、五粮液、琵琶、CD,11月29日,她用CD跟电影明星温碧霞交换到了温随身携带的镜子。之后,艾晴晴用温碧霞的镜子交换到了一张汤姆·克鲁斯《碟中谍2》原装绝版海报,是中文的海报,据说国内只有三张,曾有人出价8000元但没有卖。

  接下来的日子里很久才能换到一件物品,几经波折,她用海报换到了一套80本的《高丽大藏经》,据交换者说,购买时3万多元,此时已经价值5万元。接着又用这套书换到了一个出版社帮她出书记录交换历程的协议,并且保底版税10万元左右。1月14日,版税换到了一个标价12.8万元的翡翠手镯。1月22日晚,艾晴晴在博客中宣布,已经完成最后一次交换。至于交换结果,要1月25日开记者发布会才公布。

  最后和加拿大人凯尔一样,他们都是进行了14次交换。

  中国版喧哗

  艾晴晴的行为在网络中广为流传,并且很快成为新闻焦点,有人评论这很有创意,纷纷表达交换的意愿,还有人成立了粉丝团,自称情丝。

  有人批评,中国人玩什么都不会原创,但更多的是批评她炒作,艾晴晴成为了网络炒作的靶子、不劳而获的典型。更有网友用恶毒的话语表达要做艾晴晴所换别墅的男主人的想法。而且,很快有人指出艾晴晴是2006年“超级女声”杭州赛区20强中的一个,名叫王晓光,从此,“王骗子”一直是某些网友对她的称呼。一些人很快怀疑,艾晴晴“别针换别墅”是网络推手浪兄策划的炒作,虽然浪兄和艾晴晴的多次否认,这一说法却一直在持续,还有网友质疑她以及她的摄影师怎么那么有闲,推断她与中唱公司签了约,她受房地产公司的操纵……

  无论何种声音都是在提高艾晴晴的知名度,上百家媒体争相采访她,她的博客的点击数超过了500万,如今日程也排得满满的,各种采访、演出的邀请纷至沓来。交换期间她还推出了网友为她创作的个人单曲《无路可退》,已经进入很多原创歌曲排行榜的前列。

  中国版结局

  1月25日下午,艾晴晴“100天曲别针换别墅结果发布会暨答谢会”在北京举行,艾晴晴宣布,她最后交换到的是与广东一家唱片公司的专辑合约,据说价值百万。

  一位网友在她的博客中留言,“艾晴晴你太过分了!我一直支持你,但是你最后换的却是3年的唱片合约!这分明就是炒作!”

  就在她的粉丝为她办的官方网站上,有人发帖说,“不知道她怎么想的,小王越怎么办呢?”王越是一位患白血病的儿童,艾晴晴“别针换别墅”的后期,一直表示要筹钱替他治病。

  唱片公司负责人徐先生说他们正是被艾晴晴救助小王越所打动,才决定签约艾晴晴,而专辑版酬的一部分会用来帮助王越。据悉,艾晴晴已经完成了专辑的6首歌曲。

  昨天晚上,记者不断拨打艾晴晴姐姐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1月24日,交换的第100天,艾晴晴在博客中宣布要告别网络,不再更新博客,“网络中的艾晴晴就此消失了吧。”她说。

  本报记者王吉陆
mochow 2007-02-05
"别针换别墅"是骗局 幕后策划人坦白整个过程(图)

“别针换别墅”是一骗局 幕后策划人坦白整个过程

    幕后策划人因为“内讧”而露面,坦白整个过程

  本报持续质疑的“别针换别墅”事件被证实为骗局。2月3日,该事件的幕后策划人立二向记者出示了证明该事件为他所策划的种种证据,包括艾晴晴的邮箱、QQ号、交换原始照片等,并披露了该策划的整个过程。

    自曝

    整个策划投入了几万元

  立二向记者透露,去年早些时候,他们就跟天娱公司联系,希望对方能提供一位参加选秀节目被淘汰的女孩,由他们进行包装。

  “但对方有点看不起我们,只能作罢。偶然一个机会,我认识了曾参加选秀节目的王晓光,双方决定合作。”而王晓光,就是后来的艾晴晴。

  “如果交换事件是一个直播剧的话,我就是制片人与执行导演。”立二说。他透露,与王晓光接触后,双方达成了合作的意向,目的是打造一个“交换MM”的女孩形象,等王晓光走红后,再进军歌坛。而记者还了解到,网络著名推手浪兄也参与了前期策划。

  为了这个策划成功实施,立二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不仅在100多天的时间里拼命工作,还为整个策划投入了几万元资金。而一直为艾晴晴拍照的那位“表姐”也是假的,仅仅是立二找来的一个朋友而已。

  




  立二为王晓光写交换招牌

    证据

    首日交换的手机由立二提供

  王晓光以“艾晴晴”的名字开始交换计划后,各种策划质疑出现了好几个版本,怎样证明立二所说的是真的?在立二的公司办公室,立二向记者出示了各种证据。

  这一系列的证据让记者震惊:两瓶被艾晴晴交换过的五粮液酒,赫然躺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立二熟练地进入艾晴晴私人信箱读取邮件,而这个邮箱在艾晴晴的博客上公布过;登录艾晴晴的个人QQ号,以艾晴晴的身份与网友、与各地记者聊天……立二还向记者透露,王晓光本人不太上网,她网络博客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由立二伪造的。

  而交换的过程也充满了虚假与欺骗。比如第一天艾晴晴与一位外国姐姐交换到一部手机,这个成功曾极大鼓励了关注此事的网友,而立二提供的原始照片揭示了此次交换的真相:这部手机是由立二提供的,热情的外国姐姐只是无意中被立二当作了道具而已。

    追因

    艾晴晴日前跟他“掰了”

  问题的关键是:立二几乎已经取得了这个策划的成功,他为什么又出来爆料?对这个问题,立二不想多谈。在记者的追问下,他才透露,已经成名的艾晴晴日前跟他“掰了”,合约被撕毁。“我策划了该事件,但最后这个事却好像与我无关,她不顾潜规则,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向受欺骗的网民公布真相,即使大家骂我,我也要全说出来!”

  立二向记者透露,这几天,他将陆续向各种媒体披露策划内幕,演绎一个内幕版的“别针换别墅”。昨日,记者在某网站发现已经有相关爆料的帖子,其中还有立二与王晓光(艾晴晴)的合影。

  某网站论坛主编小浪得知真相后,感慨不已:“中国善良的网友、善良的人太多了,这件事情很伤人。”不少网友表示震惊,有人郁闷地表示:“很白痴的感觉,被忽悠了这么久,我白支持了,丢人啊!”一位网友愤怒地表示:“明目张胆的欺骗!这样的人应该判刑!”

    回应

    无法与艾晴晴取得联系

  艾晴晴从没有对外公布自己的私人电话,之前媒体记者采访都是先与艾晴晴的“表姐”曹华联系。但从1月23日交换结束后,这个假冒的“表姐”就不再接听电话。记者了解到,曹华是在交换结束前十几天的时候,不能承受欺骗公众的压力,选择了退出。昨日,记者再次拨打该手机号码的时候,回音是“该号码不能为您提供服务”。

  艾晴晴博客上的最新一篇博客从侧面确证了立二的所说的事实。由于之前与媒体联系的邮箱与QQ号都在立二掌握之中,艾晴晴本人在博客中称“之前的邮箱和QQ已被盗”,并发布了自己的新邮箱地址。目前在山东录制节目的她还在博客中说:“我现在在山东录制六省春晚呢,表姐没有跟过来,我争取找别人帮我照相。”信报记者张守刚/文

    晴晴“别针换别墅”过程

  在100天的时间里,艾晴晴一共成功交换了16次。但据立二透露,包括数码相机、音像公司等在内的多个环节,根本不是自然交换,而是用了很多自己的“托儿”。

  2006年10月15日别针(1)——路人照片(2)——玉佛挂件(3)——手机(4)——珍珠项链(5)——数码相机(6)——邮票小全张(7)—— 2瓶五粮液酒(8)——琵琶(9)——琵琶CD(10)——温碧霞的女用装饰镜(11)——美国原装海报(12)——《高丽大藏经》(13)——《别针换别墅——艾晴晴画传》(暂定)图书出版权——恒昌珠宝价格为128000元的一只翡翠手镯(15)——广州美美音像有限公司的签约协议书(16)2007 年1月23日

    【不吐不快】

    没有童话,只有黑幕

  去年10月15日,王晓光举着一个别针出现在网络,称要制造一个“美丽童话”。本报发现了该事件的种种疑点,率先做过一系列的质疑与调查报道。历时100多天,黑幕今天终于曝光于天下了。

  但记者没有释然的感觉,相反心情却极为沉重。回首看那100天中,这个“美丽童话”在网上招来了大量疯狂的粉丝,他们狂喊着“艾晴晴我们相信你!”同时,面对网友与媒体的一次次质问,王晓光一边处心积虑地想着下一步策划,一边微笑着回答:我不是骗子。

  这个傀儡与幕后黑手一起,打造了一个惊天骗局。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走红。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欺骗了千万名不明真相的网友,网友的天真与善良被恶意利用。

  本报报道该事件,始终本着揭发事件真相的初衷,本着为读者知情权负责的态度。而今天,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后,继续关注该事件已无必要。同时,我们也相信,无论网友还是媒体,在看破这个“美丽童话”后,也会对此类所谓的“红人”与“事件”嗤之以鼻。

  最后,也奉劝那些“网络黑手”一句:若真有创意,何不打造阳光健康的网络文化?须知,谎言必被揭穿,欺骗必被唾弃
ouspec 2007-02-05
这年头骗子好多……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